者深知人绝不能做坏事,一旦行恶,恶果便会如影随形,招至业力的纠缠。这业力并非实体,而是自心所感,如同鬼魅般潜藏于我们的内心。那些素来胆大、无所顾忌的人,往往是由于过去未曾做过有违良心的事。有句俗语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些胆小如鼠、天生充满恐惧的人,很可能是由于过去曾经犯下严重的过错。这一点在人生的大致事务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考试、生子、夫妻关系、亲友交往等等都是如此。
笔者的闺中密友为例,她从年轻时起便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她犯了邪淫的过错,即便皈依之后依然未能改正,从此所有的考试与晋升都与她无缘。这就是邪淫的报应。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业力如同鬼魅般发挥决定性影响,而所谓的“福报”,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积德行善的结局。只有福报深厚,才能抵挡业力的侵扰。如果福报微薄或者没有福报,那么伴随他(她)的可能就是贫穷、痛苦、被欺负和被抛弃的厄运。
于为何有些人做功德行善却未见厄运改善的难题,只能说他们的功德还远远不够,无法抵消过去的业力。修行一定要立下大愿,持之以恒地行持,进修普贤菩萨的灵魂。笔者的经历就一个明证。修行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伴随我们生生世世。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发大菩提心,修心开智,从善如流,自利利他。
科举时代,每逢考试之时,考场外都会高挂两枝幡旗,一红一黑,被称为「恩仇幡」。据说,无论考生平生行善还是作恶,都有鬼魂跟随而来,聚集在这两幡旗下。主考官进场时,会祭告天地及这两幡旗。考生在考试时都提心吊胆,这是冤鬼报仇或报恩的机会。
仁宗嘉庆年间,广东高州府茂名县有一位姓吕名维端的书生。他已是举人,在赴京赶考的路上,路过江西南昌时投宿于西门外的一家客栈。夜晚,他听到隔壁传来哭泣声,仔细询问后得知是一位女子因父亲突然去世而无法安葬而哭泣。维端心生怜悯,毅然将盘缠赠予她。这也使他陷入了困境,没有足够的钱赴京考试。
端遇到一位僧人,僧人说他做了大善事,而且气色很好,可能会连科高中。维端告诉僧人自己没钱赴京。僧人算了一卦告诉他钱已经有着落并会很快到手。维端不相信僧人的话离去不久就遇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同窗旧友李觉生并向他求助借钱赴京考试成功之路并未顺利展开维端只好暂时留宿在李觉生家中等待机会偶然间李觉生的妻子对维端余情未了深夜前来挑逗但维端严词拒绝并责斥了她最终李妻羞愤交加选择上吊自杀身亡次日清晨李觉生震惊之下将事务真相告知维端最终将赴京城的车费借予维端助他赴京考试维端抵达京城进入考场专心致志地完成了考试文章写完之后一阵怪风将布帘吹起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出现原来是上吊而亡的李妻虽然遭遇惊魂但最终维端得以顺利参加考试并有望取得好成绩这就是善恶有报的诚实写照”。
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善必有善报作恶必受恶果修行必须持之以恒从善如流才能改变命运为自己和他人积累福报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冤鬼报仇善鬼报恩!在深夜的幽暗与静谧中,女鬼的怨气像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她手指维端,怒斥他的寡情薄幸:“你无情至此,使我走投无路,心生绝望而寻死,今夜我非向你讨回公道不可!”维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内心焦急如焚。
钧一发之际,一位慈祥的老者悠然走来,他犹如春风拂面,瞬间驱散了女鬼的怨气。老者笑意盈盈地看着维端,仿佛在看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他轻声道:“老友,你可记得在南昌之时,你曾慷慨解囊,助我女儿治病,并帮我处理了后事?”说完,他的身影便如轻烟般消散在夜色中。
端如梦初醒,心中的紧张与焦虑瞬间化为震惊与感悟。他回想起僧人所言的面相之道,心中感慨万分:“面相不过是内心之表象,我庆幸自己虽见美色而不乱,否则今日恐怕已命丧黄泉。”
一年的春天,维端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功成名就,一举成为状元。他的心境如同那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他深知,这一切的成就与他在关键时刻的明辨是非、坚守规则密不可分。
刻的维端,站在人生的巅峰,回望过去,心中充满感慨。他感谢那位慈祥的老者,感谢他的出现让自己明白内心的力量。他知道,真正的力量并非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美德。他期待未来,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前行,为更多的人带去帮助与希望。
段经历,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梦,让维端成长了许多。他深知,人生路上总会有风风雨雨,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美德的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