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苦玛50mmf4 求解SMC太苦玛和SUPER太苦玛和SMC宾得有什么不同 太

一、求解SMC太苦玛和SUPER太苦玛和SMC宾得有什么不同

太苦玛(Takumar)是宾得在M42螺口时代用的子商标,大部分太苦吗都是M42螺纹接口的,而不是现在宾得使用的卡扣式接口(PK),现在的宾得相机使用太苦吗必须使用转接环或者改装镜头,然而有非常少量的各种takumar PK卡口镜头。

super太苦吗(S-T)是太苦吗后期的型号,一般加入了M42的光圈自动功能(尾部有一个针状突起,和一个auto-m的按钮),另外此时开始使用了多层镀膜,算是SMC镀膜的前身。

部分太苦吗和Super太苦吗没有更改光学结构,或者少量更改光学结构,换成了PK卡扣接口,重新推出作为第一代宾得PK口镜头,这一代镜头一般标ashi PENTAX SMC XXmm这种镜头没有光圈拨杆,大家为了区分往往称之为宾得K系,实际上这个“K”在镜头上没有标注,不向后来的M/A/F/FA/DA/DAL/DFA在镜头上都有明确的标注。

太苦吗和Super太苦吗都是黑白胶片时代设计的镜头,镜头解析能力很强,很适合人文纪实拍摄,毕竟这一个用著名记者摄影师命名的产品。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彩色摄影,大部分太苦吗在数码相机上出现严重的偏色难题,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镜片变色情况严重,一般都会偏黄。

SMC镀膜是不断进步的技术,虽然宾得没有明确宣传过几代几代神马的,然而可以明确感受到,K、M、A、F、FA、DA不同时代的镜头镀膜是不一样的,从蓝色、黄色、红色、绿色不断改变。

自动镜头时代,SMC作为镀膜技术标识,继续出现在宾得的各种镜头前面,直到2014年逐渐被HD镀膜取代。

太苦吗在自动镜头时代,貌似只出了一支,即takumar F-zoom 70-210 4-5.6,算是比较另类的。其他takum都是手动的。

takumar系列镜头确实有着杰出的做工和出众的外观设计,然而也不能否认50年前的技术相比现在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因此不要相信一些奸商的炒作。

takumar除去只能手动对焦外,其他的一些缺点:

1.光圈普遍较小

2.彩色拍摄时偏色严重

3.需要转接,或者改镜

4.改造精度不好的话,可能导致无限远不能对焦,影响使用

5.年代久远,良好状况的镜头较少,很多镜头都被拆修过,可能影响精度

6.不能机身控制光圈,不能用最大光圈取景

二、想入个手动镜头宾得M50 1.7 和太苦玛55 1.8综合对比下哪个更值得入?求指点?求高手!有转接环。

M50 1.7更加好…………

缘故 1、m50 1.7是原生k口,装卸方便……太苦马55 1.8是m42口,就算有转接环,也不像原生pk口那样方便拆卸(不知道你的转接环有没簧片,有簧片的话拆下来是要用工具的……没簧片又怕做工不好不结实,)

2、 太苦吗比较老,你搞到一枚成色好的可能性会更加地一点……当然成色差一点的会比较便宜……

3、据闻各代50 1.7是宾得50头中锐度表现最好的,而55 1.8相对少很多评价……可能成像会比较中庸吧……

4、太苦吗或者超级太苦吗头的话是没有smc镀膜的(除非你是S-M-C太苦吗)……在抗眩光和色彩表现上(据说会发黄?)比不上有smc镀膜的m50 1.7头…………

m50 1.7非常好,我投一票!

建议别瞎折腾,手动头合焦非常困难。

三、太苦玛200/3.5镜头是什么结构

对称型双高斯结构。太苦玛200/3.5镜头是一款传统的定焦长焦镜头,采用了经典的对称型双高斯结构,该镜头由5组6片组成,其中第一组和第五组是两个高斯透镜,中间三组构成了一个双正透镜。结构,意思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构造;构筑;建造等意思。

四、海尔数码相机可以吗?

如果你要购买国产相机,开头来说我要说明,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们现在的国产相机还仅仅停留在一个组装的阶段,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生产,好比就是山寨手机一样。

接下来要讲,目前国内国产相机最好点的还是爱国者,海尔目前属于刚进入这个市场,建议你还是不要采购的好,毕竟这个物品一旦坏了,他们可修不好,直接给你换部件,那价格……

五、天文望远镜 折射式 和 反射式 的区别 好处是什么???同等价位的

折射望远镜是一种使用透镜做物镜,利用屈光成像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最初的设计是用于侦查和天文观测,但也用于其他设备上,例如双筒望远镜、长焦距的远距照像摄影机镜头。较常用的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体系有两种形式:即伽利略式望远镜和开普勒式望远镜,其优点是成像比较鲜明、锐利;缺点是有色差。

折射望远镜曾经由于高度残余的色差和球面像差而饱受责难,短焦的情况比长焦的更为严重。一架4英吋F/6的消色差折光镜,仍可能出现不能忽视的彩色的散述现象(通常会有紫色的光晕在明亮的天体附近),而4英吋F/16的就只会有少许的色散。如今,高度消色差折射镜使用特别的材料,特别低色散度的材料,来制造物镜。其设计能让三种不同的颜色(通常是红色、绿色和蓝色)汇聚在相同的焦平面上,颜色的残差错误(二级光谱)比消色差透镜少了一个数量级。这种望远镜的主镜是萤石或超低色散(ED)玻璃的透镜,产生非常清晰没有色差的影像。这种望远镜在业余天文望远镜的市场中是非常高价格的产品。高度消色差折光镜的口径已经可以做到553毫米的直径,但多数仍在80~152毫米之间。

在非常大口径的折光镜,还有镜片沉陷的难题,这是重力使玻璃变形的结局。玻璃的瑕疵是更进一步的难题,被困在玻璃内的空气气泡或条纹。另外,玻璃对某些波长是不透明的,即使是可见光也会在进出接口与穿透时因吸收和折射而黯淡。这些难题大多数都可以由于改用反射镜而消除或降低,而且还可以制造更大的口径。

反射望远镜是使用曲面安宁面的面镜组合来反射光线,并形成影像的光学望远镜,而不是使用透镜折射或弯曲光线形成图像的屈光镜。

反射式望远镜所用物镜为凹面镜,有球面和非球面之分;比较常见的反射式望远镜的光学体系有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与卡塞格林式反射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物镜。通常使用的球面物镜具有容易加工的特点,然而如果所设计的望远镜焦比比较小,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光学球面像差;这时,由于平行光线不能精确的聚焦于一点,因此物像将会变得模糊。因而大口径,强光力的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通常采用非球面设计,最常见的非球面物镜是抛物面物镜。由于抛物面的几何特性,平行于物镜光轴的光线将被精确的汇聚在焦点上,因而能大大改善像质。但即使是抛物面物镜的望远镜仍然会存在轴外像差。

一个弯曲的主镜是反射望远镜基本的光学元件,并且在焦平面上造成影像。从面镜到焦平面的距离称为焦长(焦距),底片或数位感应器可以在此处记录影像,或是安置目镜以便眼睛能观看。 反射镜虽然能够消除色差,然而仍然有其他的像差:

当使用非抛物面镜时会有球面像差(成像不在平面上)。

彗形像差

畸变(视野)

在反射器的设计和修正上会使用折反射器来消除其中的一些像差。

几乎所有用于研究的大型天文望远镜都是反射镜,有下列的缘故:

在采用透镜之下,必须整块镜片材料皆为没有缺点和均匀而没有多相性,而反射镜只需要将一个表面完美的磨光,磨制相对简易。

不同颜色的光在穿透介质时会有不同的播速度。对未做修正的透镜,这会造成折射镜特有的色差。制作大的消色差透镜所费不贷,面镜则完全没有这个难题。

反射镜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研究光谱,但有些波长在穿过折射镜或折反射镜的透镜时会被吸收掉。

大口径透镜在制造和操作上都有技术上的困难。其一是所有的材料都会由于重力而下垂,观测举得最高而且也是相对较重的透镜只能在镜片周围加以支撑,另一方面,面镜除了反射面以外,可以在反射面的背面和其他的侧边进行支撑。

当业余天文学还在使用牛顿焦点的设计时,专业天文学已经倾向于使用主焦点、卡塞焦点和库德焦点的设计。在2001年,至少已经有49架口径2米或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采用主焦点的设计。

—————————————————————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望远镜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